香港《南华早报》最新披露的数据显示,中国留学生家庭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将目光投向英国,这场教育战略转移背后,是签证危机、政策动荡与安全焦虑的三重夹击。
签证寒潮:从校园突袭到批量驱逐
过去三个月间,美国高校接连上演的戏剧性场景令人心惊:移民执法局特工突袭实验室,国际学生被铐走的画面通过社交媒体传遍全球。
芝加哥大学管理层紧急向学生派发《应急沟通指南》,哈佛、麻省理工等顶尖学府更是因拒绝政府整改要求,遭22.6亿美元联邦经费冻结的严厉制裁。
更令人不安的是,纽约哥伦比亚大学巴勒斯坦留学生穆赫辛·马赫达维的逮捕事件,引发全美教育界关于学术自由与人权保障的大讨论。
中国教育部4月9日发布的2025年第1号留学预警,首次以官方文件形式确认赴美留学的安全风险。这份措辞严厉的警示特别指出,部分州际的留学环境已发生"根本性变化",建议学子对目标院校所在州的移民执法强度、种族氛围等指标进行三维评估。
4月15日,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等四名校的中国留学生联合提起诉讼,直指政府"基于国籍的歧视性执法"。代理律师在法庭文件中援引《美国联邦行政程序法》,质疑签证取消程序的合法性:"这种未经听证、批量吊销的做法,实质上剥夺了留学生的正当程序权利。"
哈佛大学与联邦政府的对峙更具象征意义。面对特朗普政府要求其重组招生体系、限制国际生比例的威胁,这所顶尖学府选择以冻结科研经费为代价捍卫学术自治。校方向媒体发布的声明掷地有声:"哈佛大学不会以牺牲学术标准为条件,换取任何政治筹码。"
国际教育协会(IIE)最新年度报告揭示的留学生版图变迁,折射出更深层的战略焦虑。
2023-2024学年,印度留学生以331,602人规模首次问鼎,较上一学年激增23%;中国留学生虽仍居第二(277,398人),却已出现4%的负增长。这一此消彼长的数据,被教育界解读为"技术冷战"在教育领域的投射。
中国外交部发言人在记者会上特别强调:"美方泛化国家安全概念,将科技竞争异化为教育壁垒的做法,正在摧毁两国人文交流的桥梁。"指出,中国留学生对美经济贡献超过200亿美元,限制政策最终伤害的将是美国自身的创新生态。
汇英留学提醒您,美国留学局势目前还不明朗,建议大家在选择留学国家的时候可以多国联申,将目光转移到英国、澳洲等相较于稳定的国家!
*图片来源于网络,侵删